2023年4月15-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,今年宣传周主题是“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一一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”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正确认识癌症、积极防控癌症,贯彻癌症三级预防原则,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,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,做到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本期特别推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专栏,向大家普及正确的肿瘤防治知识。 
1、癌症是一种慢性病,可防可筛可治。 (1)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、慢性、多阶段的过程。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,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,通常需要10至20年,甚至更长的时间。 (2)世界卫生组织提出: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;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;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、减轻痛苦、改善生活质量。 (3)国际先进经验表明,采取积极预防(如健康教育、控烟限酒、早期筛查等)、规范治疗等措施,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。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,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。
2、癌症不会传染,但是某些致癌微生物具有传染性。 (1)癌症本身不会直接传染,但有些导致癌症的微生物则有传染性,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。 (2)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指出了11种/类对人类可以致癌的传染性病原体,包括一种细菌,七种病毒和三个大寄生虫。每一个传染源至少引起一种癌症甚至几种癌症。 细菌:幽门螺杆菌(HP)。 七种病毒:人乳头瘤病毒(HPV),乙型肝炎病毒(HBV),丙型肝炎病毒(HCV),EB病毒(EBV),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(KSHV),人T细胞嗜淋巴细胞病毒-1型(HTLV-1)和艾滋病病毒(HIV)。 三种寄生虫:埃及血吸虫,麝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。
3、运动能防癌 (1)运动能增加免疫细胞, 运动本身也会刺激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,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。 (2)运动还可改善人的情绪,运动时大脑会产生能引起人体身心愉快的物质,可以消除忧愁和烦恼,抑制不良情绪的侵蚀。 (3)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,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毅力,对战胜许多疾病都是至关重要的。
4、癌症具有遗传易感性,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。 (1)癌症与遗传有关,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。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得癌,易感人群和高癌家族成员也不是对任何癌症都易感。但是得癌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一些。这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。一方面某些恶性肿瘤具有遗传易感性;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家族的人,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往往具有很多共同点,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的家族聚集性。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做好早期肿瘤筛查,早预防、早干预,就能延缓或预防癌症。 (2)癌症风险取决于致癌基因、生活方式、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。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,要注意减少对化学致癌物的接触,降低易感基因发生癌变的风险
5、重视“癌从口入”,关注食品安全。 (1)很多癌症与营养因素有关,包括膳食中摄入的热量、脂肪过多,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足等,属于这一类的癌症有胃癌、直肠癌、结肠癌、卵巢癌、宫体癌和乳腺癌等。 (2)高脂肪饮食可增加结肠癌、乳腺癌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。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。锌、钙、硒、钼、碘等摄入不足也易患癌症。 (3)肉类直接在高温下烧烤,容易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,附着于食物表面。经常吃这类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,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,有诱发胃癌、肠癌的危险。 (4)已有充分证据表明:含酒精的饮料是口腔癌、咽癌、喉癌、食管癌及乳腺癌(包括绝经前和绝经后)的病因。同时,充分证据表明含酒精饮料是男性结肠/直肠癌的病因。
|